教授学生《再塑生命的人》一课,拓展环节和学生探讨励志故事,学生讨论非常激烈,我顺势补充讲解了汉滨初中主校区张绪凤老师的传奇故事,下课后一位男生追着我问:“老师,我可以去采访一下张老师吗?”我抱着试试看看的心理联系张老师,很快得到了她肯定的答复。孩子们喜出望外,并积极的准备采访提纲。
在陪同孩子们完成采访和记录整理的过程中,我亦是心潮澎湃。杨绛先生曾经说过:“走好自己所选择的路,而不是选好走的路。”人生随时面临选择。你做出的任何一次抉择都可能改写你的人生。处于人生花季的少年们,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,更有站立十字路口的惶惑。引导孩子们将生命的甘泉注入心田,理解人生最可贵的经历就是那些为了圆梦而奋斗的岁月,“向美而生,向美而行”应该是教育渴盼的姿态。种一颗好奇的种子,伴它枝繁叶茂,静待花开。

顽强书写传奇人生
——特级教师张绪凤老师采访记
7.1班 屈艺欣
2020年11月11日,我非常荣幸的采访到了汉滨初中的一位特级教师——张绪凤老师。
她是一位非常热心的老师。采访期间她帮我们解决了我们所提出的所有问题。她告诉我们,在通往特级教师这条路上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与困难,2015年她忍受病魔的折磨,身体非常的疲惫,疼痛难忍。但是她依然不忘自己是一位教师,不放弃人生的追求。她日积月累不断学习,即使在病痛中还坚持上课,但是那时的她上课时思维是非常模糊,听力不好,视力也下降了。这全是因为病痛的影响,可是她只要一想到语文课,思维就会变得清晰,然而一上台讲话身体就会非常疲倦。但是老师告诉我们她当时心里一直在想:我是一名教师,我要坚持!即使疼痛难受,她也会认真努力的去听学生们的回答,生怕自己忽略了哪个点,并迅速的反应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。她经常感觉困乏,因为对语文的热爱,在潜意识里暗示自己:“你一定能行,要相信自己,可以坚持下去。”这样她扛过了病魔的严重期。别人经常问她是怎样做到?而她只是微笑着说:努力坚持,还有我对语文的热爱之情。
而这只是她面对的第一重困难,第二重困难,就是在她通往特级教师这条路上,她的唯一一个缺点就是不会写理论性较强的论文。这使她只能请教自己周围的教师,可是老师们也不会写,他只有努力的想办法,请教名师,用文字记录那些名师每节课所讲的重点,一点点积累知识耐心地坚持下去,最后经过6位名师的指导,终于克服了这一弱项,这使她成为了当时评选特级教师中安康市第一名。
张老师还教我们学会怎样读书,教我们读书的方法,读书的意义,给我们讲应该认为怎样读书,为我们推荐书目,还告诉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。这使我对她的仰慕又上了一层台阶。她还教会我们学会运用这些书籍当中的好句子好词语,教会我们怎样写作文。为我们介绍她喜爱的作品。
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,这是一位值得让我肃然起敬的老师,这一次能够采访到她,是我至高无上的荣幸。在我心中这位老师就是一个传奇,她是我的榜样,我会好好学习!
坎坷的成名之路
——特级教师张绪凤老师采访记
7.6班 王俊清
今天我们与刘老师同行,来到了主校区,很荣幸的采访到了特级教师张绪凤老师。非常庆幸参加本次活动,与智者对话,启迪智慧。
我本以为张老师是一个严厉的老师,可当我见到她时,才发现她是十分温和,平易近人,显出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。老师一开口就能感受到她的文釆非同一般,与她谈话时,我就像个不会说话的小孩……
我们迫切地向张老师提了几个问题:第一个问题,我们问了老师在成为特级教师的路上有什么困难?
老师先是告诉我们了特级教师的意义:它是所有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最高的荣誉,它评定了一个教师的师德、业绩、学术研究能力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素养。可这些对张老师来说可并非易事。
张老师说:“语文是我的救命良药。”她曾在2015年时不幸患上重病,导致了智力下降,行动困难。这让她连最简单的上下楼梯都很困难,更别说是上课了。可张老师从未气馁,并且还积极乐观的面对着生活,每天坚持读书学习。
她不方便写字,记忆力下降,那就每写十分钟休息一次;她无法正常上课,她就模拟上课情景训练;读书学习让她忘却了疾病痛苦……听到这里,你也许与我一样,都十分的不敢相信,因为张老师那非凡的毅力着实令人敬佩,病魔好像也被吓怕了,张老师的身体在与病魔顽强的抗争中日渐康复。
张老师还说过:“学习需要勇气。”她好不容易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,可新的困惑又缠上了她。特级教师需要写学术论文,可在张老师的身边,根本就没有人能来帮助她辅导她,这可怎么办呢?还好,张老师很快就找到了办法,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呀,身边没有人,那就去网上求学,他在一个名叫“语文湿地”的公众号上与许多的优秀教师共同学习。起初张老师并没有勇气向他们请教,后来在一位丁老师的帮助下,她开始整理名师的课堂实录撰写课评。张老师将音频课堂实录整理成文字稿,因病记忆力下降、身体虚弱,记录下一节课需要七天才能完成。她总是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:名师教学好在哪里?如何去学习?学习他们的什么?这样的方法让张老师在特级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有了方向,有了动力。
第三个困难,特级教师需要上自己有想法的课,有自我特色的课,不能照搬照抄名师的教学设计,同样还是没有人来指导她,她也没有因此放弃。她得知在苏州有许多名师会共同举行讲座培训,张老师就自费去苏州听名师授课,并把课堂记录成文字。张老师经过不懈的努力,反复的实践,日积月累,她终于有了自己的感悟,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,还出了书,总结出的"聚焦整合阅读法"推广应用于阅读教学中。
“有心人,天不负”有了之前的努力,张老师才有了今日的辉煌。
第二个问题,请张老师推荐适合我们初中生阅读的书目。张老师告诉我们,读书要先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。而老师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开阔视野,让口头语言表达生动且富于诗意,学习他人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方法,还有为人处事的智慧与艺术。
针对上述的目的,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:1、《南渡北归》,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许多文化名人与其中的故事。2、汪国真、林清玄的散文诗,老师说看散文诗一定要细读,使用上摘抄本,积累好词佳句,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。3、网络上也有许多正能量的人与故事,可以多加关注阅读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。
最后一个问题,我们请问张老师平时工作那么忙,怎么合理分配读书时间?
老师告诉我们要利用好碎片化时间,每天抽出十分钟读书,慢慢的就可以挤出15分钟或20分钟,最重要的还是坚持,还可以在周末集中阅读,周末读书时间长,用1-2小时读书,可以用上思维导图,快速并准确的记录关键信息,巩固记忆力,还可以大声朗读,加深印象。
张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,一个热爱学习的人,一个知识渊博而内心强大的人。正如张老师所言:语文,改变着生命状态,成就着人生的意义。听了张老师一席话,我们备受启发,茅塞顿开,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了我们的访谈活动。
向美而生
——特级教师张绪凤老师采访记
7.1班刘鑫宇
2020年11月11日这天,我和几名同学去采访了主校区的一位老师——张绪凤老师。
访问时我第一个问问题的:“请问老师,在通往特级教师的道路上您遇到过什么困难吗,您是如何克服的?”
老师很乐意的回答着说“困难是有的,特级教师是教师中最高的荣誉,这个目标是每个老师的追求。”她一边打着手势着手,眼神十分坚定,她接着又说:“我的身体当时不是非常好,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困难。
困难一:我生病时一直在努力奋斗,行动很困难,最后想办法解决,写作的方法是,写10分钟,休息10分钟,因为书是医病的良药,学习减轻病痛的折磨。那时的我听力也差,还要备课,但什么也阻碍不了我对语文的热爱,鼓励自己与同学们交流,锻炼语言表达能力。
困难二:“当时我不会学术论文,就去找别人学习,但就是找不到。通过网络认识了国内几位名师,研究他们的课例,把老师的课堂录音说的都一个字一个字的抄下来,研究中语界六位名师的课例,为学术开了一个头,丁卫军老师又激励我,所以我就是这样要一边恢复着身体,一边要上课,还要一边坚持写作。
困难三:教自己有想法的课,不能照抄别人的课,自费去苏州听名师讲座,现场观摩听课。回来后开发自己的课程,现在已经有10多节原创课,什么不行就教什么。就这样,在评选时轻而易举夺得成了安康市第一名。
总的来说,就是在恶魔出发时期,对生活乐观向上,开始写书。”就这样,张老师的手一直在翻弄着,严厉而庄重的眼神,把我们的问题回答完了。听完后,我心中非常羡慕他求知欲学的精神。
第二个问题:“在读书时应该做些什么?”张老师略微思考后说:读书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。
1.开阔视野,学习他人的精神,在艰苦中学习,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《南渡北归》。
2.让自己的语言流利,富有哲理,我最喜欢汪国真的诗,散文书籍我最爱林清玄的文章。我们要追求好成就,在每个阶段想着自己还是不够好,还要做摘抄——好词、好句,学了就要用。
3.学习别人的写作结构,遇到那些新奇的词语或句子就用,把一本书读完后,思考这本书到底说的是什么,我再推荐一篇文章《没有伞的孩子学会了奔跑》。
总的来说。1.真需要自己2.摘抄。3.在网络(正能量的人)上找作者书中的素材,还要摘抄名言警句,从书中学会一些行为处事的东西。”
我们问了最后一个问题“那如何分配时间?”张老师开心的说:“是找出读书的时间吗?那有两个方法。1.碎片化时间,读书不能只读故事情节,给自己的一个计划(10分钟)坚持读10分钟,在定10分钟的量。边读边画,抄短而精致的话。2.周末集中读,掌握好时间。从坚持10分钟慢慢到坚持20分钟,有的书要读慢,有的故事多可以读快一点。推荐《名人传记》。要读名人的简介,做思维导图,快速记住关键信息或单独读、群读结合,还可以把自己抄的句子大声朗读出来。”
在告别张老师后,我想:保有对美好的追求,人就会活得充实,就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。
名 师 采 访 记
7.1班 罗晨齐
周三下午,我参加了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,那就是采访了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张绪凤老师。
刚见面,我们有些紧张,显得忐忑不安。通过简短交流,热情、直爽、开朗、平易近人的张老师就让我们感到亲切,紧张感顿时烟消云散。
采访中,我想深入了解张老师教书育人的故事,然后讲给班上的同学听,让大家都有收获。
我们询问的第一个问题是:“张老师在通往特级教师的道路上遇到了什么坎坷?”张老师和颜悦色地说“我的困难一是身体因素,常年被病魔折磨;二是需要撰写理论性强的学术论文;三是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,教学要取得成果。”“怎样克服这些问题呢?”我们又问,张老师回答“面对第一个困难,我加强身体的锻炼,克服身体上的问题,为了目标永不放弃。第二个困难,我请教名师,多学习,多积累、多记录、多钻研,耐心、坚持、刻苦,最后总结,发表论文,写书,最终取得学术研究的成功。第三个困难,我将我的学术研究成果运用于我的教育教学,和学生交流心得,上示范课,听老师教学建议,最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取得了教学上的成功。”
通过采访,让我明白了正是张老师的坚毅的品质与科学的方法,才让她获得其他老师梦寐以求的称号——特级教师。
与张老师交谈,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,她知识丰富、语言优美,许多诗句脱口而出,这当然需要读大量的书籍。所以我询问了张老师怎么读书,读书时的注意事项。张老师顺畅地接过话题,说:“读书首先要知道读书意义,明确读书方法。理解读书的内容,阅读要有选择性。多积累、多摘抄、多运用,多思考,养成好的读书习惯。”
第三个问题,也是我一直都想知道的,“面对繁忙的工作,怎么抽出时间来多读书?”张老师给我们讲了两个方法:1.碎片化时间,坚持每日十分钟,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划出优美词句,最好再进行摘抄。2.集中化时间,利用周末时间,读一小时至两小时,利用速记的方法,快速记录,制作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。
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采访结束了。这次采访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,比如树立目标后,要克服重重困难,寻求方法,解决问题;面对挑战,要坚持不懈,虚心向别人请教;读书要会读,会做笔记,将书读透,读精。我想这些道理都会是我成长路途中的指明灯,告诉我该怎样走向成功。后面我一定在生活学习中学习张老师的精神,为实现自己人生目标而努力奋进。
难忘那次采访
7.6班 李泽一
我们5人同刘老师一起去汉滨初中主校区,采访年轻又魅力无限的特级教师张绪凤老师,开启了与她智慧的访谈。
一排人在安安静静的办公室中坐着,我们的面前,就是那令人惊叹不已,堪称奇迹的张老师。她在2015年时患上了重病,双腿几乎支撑不住身体,智力也下降了,难以控制自己,可是她却热爱语文,热爱生活,在病还没有恢复的时候,每天坚持10分钟间断重复写作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记住所听与所看的知识。张老师还自费去听了江苏省十大名师的讲座和示范课,不断提升自己写作的能力,可见她的精神感人之深。
“您在通往特级教师的道路上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?”
张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:“特级教师老师们都向往的最高荣誉,可要是想当上特级教师,就得有学业非凡的成绩,在教书时要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教学方案。”张老师在与学生上课交流的时间,是不断提醒着自己要记住他们所说的话,坚持的站在讲台上40分钟,可见她是多么喜欢和尊敬这个职业爱护她自己的学生们。
“张老师您在学习的过程生活中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来读书的?”
第1点:因为我们是住宿生,所以可以在课间20分钟来积累读书知识。每天10分钟的朗读时间总会有所收获。
第2点: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自己喜欢和最不容易理解的句段摘抄下来,在课余时间慢慢赏析,慢慢去理解它其中的奥秘。
第3点:张老师还建议我们多读季羡林的书籍,因为他笔下的文章是非常富有哲理性,适合我们中学生阅读,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。
“在我们以后成长的时间里,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?”我们充满疑惑的询问张老师。
张老师温柔的笑了笑,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:在一本书《南渡北归》中,国难当头,一些大学生要避难,他们把自己宝贵的财富都丢掉了,只有学习资料还完整的保存了下来。像书中的林徽因女士,在逃跑时连鞋子都跑掉了,但在她的怀中却始终牢牢保护着有关建筑方面的珍贵资料。最终,这些大学生都聚集到了西南联大,还不顾天上轰炸的飞机,在认认真真的学习。
我们听到这,不经感到万分惊讶!我又想到张老师在抗病魔时还不忘学习,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!这种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。我们今天十分有幸的能与张老师进行交流,让我学到了许多读书的知识,也能领悟到张老师口中读书的快乐,了解这世间万物的美好,使我受益匪浅。
